-
阿列克斯·提臧:1982年,陳果仁遇害對我們影響很大
導讀3月16日亞特蘭大槍擊案,8名遇害者中6人為亞裔女性,也由此引發了全美反亞裔歧視集會,拒當“啞裔”。
本文作者、普利策獲獎記者、俄勒岡大學教授阿列克斯·提臧,是第二代亞裔美國人,他從個人的成長和生活經歷出發,揭露了美國種族歧視的種種形式和問題,真實呈現了亞洲人在美國的生存困境。文章摘自《何以為我》(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出版),觀察者網已獲授權。
【文/ 阿列克斯·提臧】
在美國,我也遇到過其他像我一樣的移民??梢哉f,我們中的很多人的“東方人”身份都是以類似的方式得來的。我們剛來美國時,是“日本人”“朝鮮人”或“菲律賓人”,可時間一久,就變成了“東方人”。直到20世紀70年代,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主義》震撼了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以后,“東方人”這一稱呼開始遭到學術界的抨擊,走上了和“黑鬼”“印第安人”一樣的道路。
然而,許多老一輩的美國人還在使用這個詞,但他們常常沒有惡意。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一些善良的人也經常說我是“東方人”。我們住在太平洋西北地區時,我從家里出發,走幾個街區,可以買到“東方沙拉”和“東方雞肉三明治”。(每次我都忍不住要一份“西方飲料”。)當然,有些人知道其中的關聯,但仍在使用這個詞。我爸爸的一個菲律賓同事模仿著日本口音對我說:“如果你的眼睛是這樣的,”他用手指將眼睛捏成一條縫,“那么你就是東方人。如果你的眼睛是這樣的,”他將眼睛撐開,“那么你就是老大?!?
傅滿洲便是當時歐美對亞裔的普遍想象
但在學術圈和政府圈子里,正確的稱呼是“亞洲人”。我在大學里也成了一名“亞洲人”。之前的“東方人”如今有了正式的、恰當的稱呼——“亞洲人”。
我是在進入美國的亞洲移民空前多的時候采用了這個新稱呼。我父母來美國的時候,美國的亞洲人還不到100萬。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終于承認了之前的種族歧視政策,并打開了國門。接下來的幾十年里,350萬亞洲人來到美國,美國迎來了第二次亞洲大陸移民潮。而且,這一次移民過來的人更加多樣化,有印度人、朝鮮人、越南人、柬埔寨人、老撾人、赫蒙族人和瑤族人。許多人來自戰亂國家,更多人是兩手空空前來。
我二三十歲的時候,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寫了很多關于這些人的報道。我發現,其中的每個群體都復雜而獨特,都認為自己和亞洲其他民族不一樣,甚至與他們格格不入。父母輩和祖父母輩只與同胞親近:越南人和越南人在一起,朝鮮人和朝鮮人在一起,柬埔寨人和柬埔寨人在一起。
到了子孫輩,他們才找到共同點。他們在美國長大,多少年來曾無數次在“亞洲”下面打鉤;他們擁有同樣的綽號,享受著同樣的贊美;他們住在同一條街、同一個居民區;他們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擁有同樣的愿望——最重要的是美國化。所有這些迫使年輕的越南人、柬埔寨人和菲律賓人接受自己屬于亞洲人類別這一事實。
他們在美國人眼里都是一樣的,也許這才是最大的凝聚力。是“種族制服”(racialuniform)讓他們成了同一種人?!胺N族制服”是社會學家羅伯特·帕克創造的術語,“制服”包含了眼睛和鼻子的形狀、頭發和皮膚的顏色以及身形——通常是瘦小的。而這些,就是黃種人,或蒙古人,或東方人,或亞洲人的標態。
與亞洲沒有自然關系的年輕人在美國抱成了團,他們的后代更是如此。他們待的時間越久,就越像亞洲人。作為奴隸被帶到美國的非洲人就是這樣。馬丁·路德·金說過:“我們搭乘不同的船而來,如今只能同舟共濟?!蔽覀儊喼奕巳缃窬驮谕粭l船上。我們的制服不會撒謊。就像麗莎在大廣場街上說的:日本人、中國人、菲律賓人——都是一樣的!
1982年夏天,關于陳果仁遇害的新聞對我們產生了重大影響。
陳果仁母親抗議美國法律不公
陳是中國洗衣店老板的養子,二十七歲,底特律人,即將結婚。當時,他和朋友們在離家不遠處的高地公園“花花公子”(FancyPants)脫衣舞俱樂部開單身派對。他們跳舞時,旁桌的一對白人繼父子——羅納德·艾班斯和邁克爾·尼茲開始對陳使用侮辱性的種族歧視字眼。
他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兩人多次稱他為“nip”(對日本人的侮辱性稱呼),其中一個還大聲喊道:“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小渾蛋,我們才丟了工作?!?
艾班斯是克萊斯勒公司的車間主管,尼茲是失業的汽車工人。受日本進口汽車的沖擊,底特律汽車行業大量裁員。艾班斯的老板、克萊斯勒的董事長李·艾柯卡曾打趣說,要讓日本再吃幾顆原子彈才能解決問題。密歇根的國會議員約翰·丁格爾曾說“這些小黃人”搶了辛苦工作的美國人的飯碗?!包S禍”又來了。
作家謝漢蘭當時也是克萊斯勒公司的下崗工人。在她的回憶中,當時底特律的氛圍是這樣:
由地方工會發起的打砸事件讓沮喪的工人們有機會砸日本人的車發泄。不但日本車被砸,連車的主人也在高速公路上被擊斃。電視上、收音機里和當地的街角,到處都是反日本的言論。汽車公司的亞裔美國工人都不敢去車間,因為他們有可能被當成日本人打。
在“花花公子”脫衣舞俱樂部,艾班斯和尼茲將他們的氣撒在陳果仁身上。他們打了起來,后來都被趕了出去。那對父子從他們的車里找來了路易斯維爾·斯拉格棒球棍,然后在附近的麥當勞外面找到了陳果仁。他們把陳果仁打倒在地,尼茲按住他的胳膊,艾班斯一棍接一棍地擊打他的頭部。最后,這位準新郎于四天后不治身亡。
作為本地人的陳果仁像其他美國人一樣,不辭辛苦地做著兩份工作,但襲擊他的人認為他罪有應得。他們把對日本人的憤怒發泄到了長得像日本人的人身上。
這次事件就像一根線,將之前多少有些關聯的亞裔美國人穿在了一起。他們提供援助,結成伙伴,日本人、中國人、朝鮮人和菲律賓人之間達成了協議。除了這些正式的關系,在大街上、校園里還形成了非正式的關系。一種新的泛亞意識似乎形成了。
一些學者認為,陳果仁被害是一個轉折點,它讓亞裔美國人結成了一個社會實體。這背后是亞洲人的一種強烈意識:那晚,在麥當勞外面遇害的很可能會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
陳果仁遇害,讓亞裔團結起來了
陳果仁被害還導致了其他變化,那就是美國人意識到,來自亞洲人和亞裔美國人的威脅是在上層,而非下層,這種地位的轉變似乎與“東方人”變成“亞洲人”有關。殖民者使用“東方人”這一稱呼來表示他們“與生俱來的低等”。
如果說東方人對西方人有什么威脅,那就是他們搶走了美國人低技術的低等工作,或者他們通過通婚玷污了白人的種族純潔。以前之所以說這種威脅來自下層,是因為在美國人的眼里,東方人位于低級階層。
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新的恐懼又來了:也許這些亞洲人很優秀。(盡管有人認為)他們的優秀并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而是在文化意義上的。日本在短短幾十年間從戰敗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人生產的汽車占領了美國的街道;中國的經濟正在騰飛,韓國也在不停地發展。專家稱,亞洲人可能更聰明,或者說他們更勤勉、更守紀律、更發憤、更愿意為長遠利益而付出。
戈爾·維達爾曾在《國家雜志》(TheNation)上預測說,將會出現一種新的、以“黃種人”為首的全球秩序。他提醒道,如果白人迎戰失敗,“我們最后都會變成農民,更甚者,要為10億多冷酷而高效的亞洲人賣力”。
在美國,亞洲人被認為是“模范少數族裔”,這個觀點一直持續到21世紀。在美國人眼里,亞洲移民更勤奮、更具創業精神、更有公德心、更容易形成有凝聚力的團體。然而,他們的成功引發了一種新的憎恨。
像陳果仁那樣,亞洲人有時仍被視為“龐大的異域帝國”的一分子,他們搶走了“真正的美國人”的工作,而且搶走的不只是體力工作,還有工程、衛生保健、工藝制造和通信等行業的工作。
又或者,美國人認為,他們占了精英大學的名額,霸占了如計算機編程與技術等部門的工作——以至于許多觀察者懷疑,限制亞洲人數量的無形的“帽子”是否真的存在?!爸褡犹旎ò濉?是否真的存在。
于是,他們又對“亞洲人”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刻板印象。
美國人認為,他們中的許多人正應了維達爾口中的“冷酷”和“機器般高效”之說。如今,亞洲人常被當成“技術控”“數學怪”和“書呆子”——這些矮小、靦腆而又勤奮的人,將會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成為世界的主宰。
《何以為我》,阿列克斯·提臧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埃及火車相撞已致32死165傷,初步調查為人為因素所致
2021-03-27 07:42 -
美國新增確診84087例、死亡1748例
2021-03-27 07:41 美國一夢 -
英國借口新疆問題對華實施制裁,我使館提出嚴正交涉
2021-03-27 07:27 中國外交 -
“美國精英為中國攻擊美國送子彈”
2021-03-26 23:29 美國一夢 -
法國外長:俄羅斯疫苗更像是侵略性外交,而非醫療援助
2021-03-26 23:11 歐洲亂局 -
得州大斷電后,巴菲特打算出83億美元建發電廠
2021-03-26 22:14 -
“中國不會打不還手”
2021-03-26 22:00 中國外交 -
埃及兩火車相撞致32死66傷
2021-03-26 20:33 -
撥款近2000萬建清真寺,法內政部長痛批:資助外國勢力
2021-03-26 19:29 法國見聞 -
剛果(布)將鐵礦石開采權交給中資公司,澳企索賠573億
2021-03-26 18:14 -
美國務卿剛離開歐洲,拜登又續上了
2021-03-26 17:58 歐洲亂局 -
美國杜克大學再現種族仇恨言論,暗示弗洛伊德“活該”
2021-03-26 17:49 美國一夢 -
“我的前任,天哪,我想他了”
2021-03-26 16:13 美國政治 -
每小時耽誤4億美元啊,全靠我們了
2021-03-26 15:59 -
“國會要是還找三巨頭開會,就無法制定有效政策”
2021-03-26 15:54 美國政治 -
“都快跑完了,才有人跟我說:圣火滅了”
2021-03-26 15:48 日本 -
拜登:朝鮮是美國外交首要議題
2021-03-26 15:29 朝鮮現狀 -
崔天凱回應拜登:中國發展目標不是取代任何國家
2021-03-26 15:25 中美關系 -
金正恩批朝鮮干部:缺乏城市綠化和自然景觀設計常識
2021-03-26 15:15 朝鮮現狀 -
被中方制裁的英國9人4實體,身份曝光
2021-03-26 13:50 不列顛
相關推薦 -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我怕了 評論 161沒想到,打疫苗標語能這么上頭 評論 131“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天下哪有這美事?” 評論 296被問“是否因新冠懲罰中國”,他這么答 評論 505歷時9月,新疆姑娘硬核調研戳破西方謊言 評論 24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