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中美安克雷奇對話,是個好的起點
導讀中美安克雷奇對話結束之后,美方違反外交禮儀的舉動與中方的反擊,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在熱點背后,如何評價雙方會談的成果,研判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如何看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緊隨而來的訪華?觀察者網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
【采訪/ 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您認為這次中美戰略對話是不是談成了一些有利于中美未來發展的內容?還是說就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樣,雙方只是各說各地陳述了一下彼此的立場,然后也沒有達成什么共識就散了。
金燦榮:我覺得這個成果還是不錯的,雖然開場有點意外,吵得很兇。實際上,我覺得結果比預期的好,有三個成果:
第一個成果是,雙方劃了界,這是原來大家的預期,就是把界限搞清楚了;
第二個成果是有一些比較具體的安排,比如說成立氣候變化工作小組,對雙方外交官接種疫苗進行協調,另外就是未來給外交官和記者提供一些方便。還有就是臺灣問題,他們又重申了,一個中國政策不變,還有承諾以后找機會繼續對話。
第三個成果就是確立未來合作的方向。
另外,也確立了一個比較平等的對話,以前都是美國指責、中國辯解,以后美國單方面“訓人”的情況應該是可以避免了,要么很平等地對話,要么我們就對著“訓”。這次我們發言應該對美方還是有震撼的,如果以后平等對話能成為慣例,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觀察者網:看來雙方都沒有白來。那么您如何看待雙方各自內部對會議的評價?
金燦榮:雙方的外交團隊其實都得到了卓越的認可,這對以后的合作是有好處的。因為中美是大國,都是內政決定外交,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內政不支持外交,就得不到延續。
現在從自媒體看,中國網民對中國外交高級代表團的表態是比較滿意的,美國那邊呢也滿意。
拜登總統的話是對國務卿布林肯“非常驕傲”,他很清楚地表達了美國的立場和原則,所以拜登也挺滿意的。
兩個外交團隊的表現在各自國內都得到了首肯,反倒是對以后合作很好,因為這意味著國內的制約就少了,所以實際上是個好事。
觀察者網:這次雙方代表團在記者在場時的一些表現,其實是這幾天整個互聯網上最熱的,非常具有戲劇性,然后兩國的輿論反應都很大。您認為楊潔篪為什么會說“沒有想到美方會做出有違外交禮儀的這種行為”,他在發言中也提到美方“沒有資格”那一句話,為什么這次美方的一些行為會比較反常?如果是特朗普的團隊,我們還可以說他不專業,但是這次拜登手下的團隊應該是非常有經驗,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金燦榮:我理解有這么幾個原因,一個就是美國國內民眾對華的態度不好,大概接近一半的人認為中國是敵人,三分之二的人對中國態度很負面。
而在政治圈里面,反華好像成了政治正確,所以為了讓以后的對話顯得比較有成果,民主黨人就必須得先示強,讓國內放心,讓批評者無從著手。
再一個,民主黨一貫想通過盟友、國際規則、意識形態來獲得某種戰略優勢。所以在中美對話以前,他們先做了一些外交動作。
布林肯跟奧斯汀跑到日本、韓國搞2+2對話。美日還搞了一個聯合聲明,有點不太客氣,點了中國的名。
美韓2+2上,美國也是罵中國的,但是韓國還可以,不選邊站??擅廊沾_實讓我們不滿意。
完了以后布林肯回去跟我們對話,但是奧斯汀又繼續跑到印度去了。所以站在中國的角度,你在前面拉幫結派是不太友好的。
更重要的是,17號他們又對我們14個人大副委員長,還有其他另外10個人加以制裁,所以對他們這些動作中方就不太滿意。
當然從美國國內政治來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民主黨一向就被認為在外交上偏軟弱,所以他就要做一點示強的動作。
另外就是外交上具體的做法也有問題。比如說他發言的時候,很多話題涉及中國內政。這也是觸發我們的紅線的。
可能還有一個技術性問題。這兩個人資歷還是比較弱的,布林肯50歲多一點,蘇利文要更年輕一點,而我們的兩位外交官是非常資深的。
楊潔篪主任、政治局委員是1950年的,他是老虎,王毅外長1953年的。而美國的一個四十幾、一個五十幾,還挺嫩的,上來就教訓……所以就有問題。
中國的內政問題,你私下關門建議建議也可以的,當著記者的面宣講一通,挺不符合中國文化的,是吧?而且是兩個資淺外交官,居然還對兩個資深外交官居高臨下……
所以前面的小動作加上當時對話又不得體,中方加以一定的反制很正常。
最后還有很具體的一句話,什么“美國將憑著實力地位來跟中國打交道”,這個是有點威脅意味的。所以楊主任就做出了相對比較強硬的反應,明確這個東西對中國人無效。
楊潔篪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觀察者網: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看出些關鍵的信息,比如面對現在美國的或者國際上的形勢,以后中國的外交工作是不是會往這個方向稍稍再偏一些,那種很溫文爾雅的風格有所轉變?
金燦榮:這個我估計也是因人因事而異,中國本質上還是謙謙君子的國家。我估計是你強勢我就強勢,你尊敬我就尊敬。
我們絕對不會發生像特朗普接待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那樣,自己做個高椅子,讓人家坐個小椅子,我們不會干這樣的事。但是對西方的態度,可能還是會有點不同。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了,美方在會議之前,有很多非常不友善的動作,沒有為會談創造出一個很好的氛圍。比如說,把您過去曾總結過的、美國會向中國打的牌,好像一次性全部扔出來了。包括試圖拉著盟友對中國喊話,在聲明里也講了,一定要盟友的利益,給人一種很咄咄逼人的感覺,好像不是真情實意要和你解決問題,而是想借這個機會表演一番,或者說向你示威。您覺得這一串表現,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金燦榮:我的觀察是在會談以前,中方大部分學者的看法是會談比不會談好,對會談本身還是肯定的。同時多數人都說起點不要高,因為兩國關系現在很困難。
美方其實也是這么一個基調,中美關系太重要了,也要談,但是也說不要抱太高的期待。我記得布林肯專門講過,這不是一個制度化的戰略對話,以后會不會繼續再說,所以他也澆了一點冷水。所以雙方其實對中美關系的現狀都是很冷靜的。
另一方面,確實還值得肯定的是,相對于特朗普后期,現在的對話還是要真誠一點,質量要高很多。當時,美方拒絕對話,或者像在夏威夷那樣,蓬佩奧與楊潔篪國務委員還是見的,但見完就出臺懲罰措施,很不禮貌。
所以說,中美關系的總體狀態是比較嚴峻的,在這個背景之下能對話就不錯了。 抱著現實的期待去對話,雙方其實都做到了。
最后的結果也還行。雙方都擺明立場,同時也在認真地探索合作之道,先找幾個小問題先合作:氣候變化,想辦法把外交人員、記者的簽證解決等。這應該講是很重要的,在現在很困難的時候,任何一點小的進步都值得肯定。
對美國的這些小動作我們要批評、要揭露,但是對它愿意談話還是要肯定。而且美國的小動作好像確實沒什么作用。
美方說盟友告狀指責中國的很多行為,王毅外長就說,這是盟友講的,還是你編的?就這么點了他一下。你這種拉幫結派實際上并不反映你的強大,而反映你的戰略弱點,它根本不會影響中國的政策。這些點評我覺得就挺到位的。
綜合來講,阿拉斯加2+2對話,我個人認為還是未來4年拜登政府和中國交往的一個好的起點,要給予肯定。中國外交代表團的表現我覺得也是不錯的,堅持了我們的立場,也表現了建設性的合作姿態。
至少從國內輿論來講,是滿意的,國際輿論目前是感到有一點意外,但是意外之余,這也有某種理解在里邊。
我還有一個感覺,這次我們表態相對比較強硬,但美方后來的反應還可以。
楊主任差不多19分鐘的發言,一是對我們的執政理念、執政成績做了介紹,二是也指出了美國的一些問題。比較關鍵的,比如說你美國不能代表國際社會;以武力推翻各國合法政府,這是錯的;你國內有很多問題、種種矛盾,警察過度執法,抗疫不力。應該講,還是觸到他的痛處。
結果對面就說承認美國確實有問題需要解決。他們說在不斷地糾正錯誤,也承認錯誤,沒有隱瞞。這個我覺得就挺好,比蓬佩奧他們好,對吧?蓬佩奧完全是硬擰,那就沒法溝通了。
所以我偏樂觀一點,整個中美關系是嚴峻的,但是雙方愿意坐下來談,是個好跡象。
標簽 中美關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駐法使館:如果真有“戰狼”,那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兇
2021-03-22 07:32 中國外交 -
瑞士發《中國戰略》文件,給中國貼惡意標簽
2021-03-22 06:48 中國外交 -
俄外長開啟訪華行程前接受采訪,談及中俄關系、美國制裁
2021-03-22 06:46 中俄關系 -
美國新增確診3.9萬例、死亡599例
2021-03-22 06:3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
朝鮮大使館全體人員已離開馬來西亞
2021-03-21 22:15 朝鮮現狀 -
中美在聯大再度激烈交鋒
2021-03-21 21:25 中美關系 -
美方翻譯水平,就這?
2021-03-21 18:00 中美關系 -
終于,美國人又想起這個中文詞
2021-03-21 15:39 美國一夢 -
哥倫比亞全國播出習近平講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2021-03-21 15:3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韓海警以“非法捕撈”為由扣押2艘中國漁船
2021-03-21 15:28 三八線之南 -
亞特蘭大槍擊案后,全美多地集會譴責
2021-03-21 14:47 美國槍擊案 -
“拜登先生,別再對中國說狠話了”
2021-03-21 14:14 中美關系 -
歐盟“打包票”后,丹麥又一人死亡
2021-03-21 13:3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對話現場翻譯是她!一個細節火了
2021-03-21 10:55 中美關系 -
阿斯利康不按合同辦事,歐盟急眼了
2021-03-21 09: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中聯部和美共舉行雙邊會議,慶祝中共建黨百年
2021-03-21 09:14 國際共運 -
美方妄評涉加公民案,我使館:收起虛偽表演
2021-03-21 09:09 中國外交 -
法國縱容議員訪臺,我使館:中國政府將視情作出相應反應
2021-03-21 07:49 法國見聞 -
“在中國看來,美國不再有壓倒性影響力”
2021-03-20 23:52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中國疫苗領先美國,必須緊跟中國步伐” 評論 16香港教師用書“洗白”鴉片戰爭內容,終于改了! 評論 226云南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8例緬甸籍 評論 96遼寧艦編隊在臺灣周邊海域訓練 評論 403立竿見影!中方制裁打痛英國頂尖大律所 評論 527最新聞 Hot
-
港媒發現,中國歷史教師用書刪“洗白”鴉片戰爭內容
-
“中國媒體叫我鷹派,只對了一半”
-
普京簽署法案,可再競選兩任俄總統
-
士兵還會在烏克蘭"迷路"?俄方回應
-
遼寧艦臺海演訓后 10架軍機奔赴臺??沼?/a>
-
紐約時報又建一堵美國“恥辱墻”,前州長“添磚加瓦”
-
遼寧艦編隊在臺灣周邊海域訓練
-
日德首次“2+2”,劍指中國?
-
“投2萬億搞基建,拜登是鐵了心”
-
立竿見影!中方制裁打痛英國頂尖大律所
-
“美國不教完整的亞裔歷史,因為害怕帝國主義行徑被曝光”
-
超5億臉書用戶信息遭泄露,涉及中國大陸67萬個,連他也…
-
“美國不能變成社會主義國家,抵制可口可樂、微軟…”
-
美國黑人男子打砸亞裔商店,叫囂“滾回自己國家”
-
又一亞裔女性遇害,美警方卻稱是“隨機事件”
-
遼寧艦南昌艦等6艘中國軍艦駛向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