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拉里這個時候發文談國防改革,什么意思?
希拉里一反其一貫的鷹派立場,重提69年前艾森豪威爾總統對軍工集團的警告。不管希拉里的國家安全“新思維”能否施行,至少奠定了她在拜登國安團隊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不能排除這位有望成為美國首任女防長的政壇老將在2024年(78歲)再度向問鼎白宮發起沖擊的可能。[全文]
-
被誤讀的冷戰與喬治·凱南?
凱南對冷戰的批評不僅是基于冷戰本身,也深受其本人對美國歷史的認知,尤其是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對美國外交的告誡——“美國不要到世界上到處尋機除暴”,凱南幾乎將其奉為箴言。凱南在后半生十分擔憂美國濫用武力的行徑,他認為遏制美國自身的沖動,比遏制蘇聯更為重要。[全文]
-
要么聯合國,要么中美兩極?俄精英怎么看世界前景
“回歸”聯合國一直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主流精英的訴求。后冷戰時期實現了政治民主化和經濟市場化的俄羅斯,不僅未能融入部分俄羅斯精英翹首以盼的西方體制,反而被日益邊緣化。昔日的紅色帝國,似乎只有在聯合國的框架之下,才能找回當年的余暉。[全文]
-
美國現實派大師基辛格要特朗普 “聯俄抗中”的傳聞,在國內外媒體不脛而走?;蠈髀劜蛔龌貞?,應屬正常。古典現實主義中一個重要內核,就是不擇手段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秘而不宣,左右逢源,縱橫捭闔,也是基氏的一貫作風,捅破了窗戶紙,說客的回旋余地就不大了。[全文]
-
FBI三板斧,斷送川普白宮夢?
FBI的第一板斧使希拉里如釋重負,民調一路領先。FBI的第二板斧使最后沖刺的女強人猝不及防,頓失動力。一時間,美國選局和股市都持續震蕩。而“臨門一腳”的第三板斧卻砸在川普頭上,幾乎唾手可得的白宮,又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之物。[全文]
-
日本歷史觀中的“真情”與假意
日本歷史觀的錯亂,既非始于今日,也不是右翼的專利,而是一個漸進和全方位的過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歷史觀的迷失和混亂就已經無可救藥,這甚至包括一些左翼和所謂和平主義者。與此同時,日本官方也不斷以各種方式使日本成為所謂“正常國家”。[全文]
-
朝鮮戰爭:美國的“集體遺忘”與“不依不撓”
六十余年來美國對朝鮮戰爭的反思呈兩個極端:一方面是美國朝野的朝戰“集體遺忘癥”,另一方面則是軍事史學界的“朝戰研究疲勞癥”。這兩個極化現象至今仍在影響美國朝野的對朝觀念和政策。美國公眾對朝戰的認識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全文]
-
南海問題上,美國想讓子彈飛起來?
克里在北京可以否認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狠話”,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多少約束力,可能就由不得克里了。就在美國軍方透過媒體放話一天前,美國海軍濱海戰斗艦沃思堡號已經駛近中國控制的南威島,中國海軍的鹽城號導彈護衛艦緊隨其后。中美間“貓與老鼠”的游戲已經開場了。[全文]
-
希拉里剛參選,中國卻早已躺槍
由于中國問題在美國政治中的高度敏感性,主流學者在選前和選戰期間一般都少說或不說。沈氏為何在2016年大選前夕挑起中國話題,且語不驚人死不休?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并非不合理的假說是,沈文的真正著眼點是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全文]
-
慰安婦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距離日本無條件投降已過去69年,但日本右翼仍在美化“慰安婦”制度。本文作者借鑒英國諷刺文學大師斯威夫特,通過反諷的筆法指出,根本無法與日本就此達成諒解,只能將侵略者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