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圣雄”甘地?英國歷史學家狠挖印度意識形態的根
也許我們可以閱讀一下英國歷史學家佩里·安德森在2013年出的書《印度意識形態》。此書在印度引起很大反響,不僅印度右翼民族主義者對安德森十分敵視,中間派甚至左翼也不太高興。原因就是,安德森挖印度意識形態神話的根,挖得太狠了。[全文]
-
美國自認“替天行道”,其實是對無辜民眾發起一場“無限期戰爭”
為什么那些被證明極其無效和邪惡的政策卻這樣難以被撤銷?因為放棄這些制裁措施需要美國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美國領導人寧愿去懲罰那些飽受摧殘的民眾,也不愿承認美國并沒有強大到無所不能的程度。[全文]
-
谷歌“不作惡”?情報、軍方、對華科技新冷戰……
與中文媒體有意無意塑造的“不作惡”“遠離軍事”形象不同,谷歌從其誕生之初就與美國軍事和情報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其發展過程中與軍事和情報機構開展很多項目合作,并吸納了眾多來自軍方和政府的高級人才。[全文]
-
海外華人不團結,連年都過不到一起去
這些人可謂繼承了窩里斗的“優秀傳統”,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祖傳技藝在海外繼續發揚光大。[全文]
-
當包容的印度文明不再包容,暴力和流血便愈演愈烈
雖然傳統印度社會是一個寬容的社會,但向現代轉型中,不同民族、宗教間的沖突日漸暴力。究其原因是印度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當傳統影響力大的時候,不平等可通過宗教觀念加以合理化而被容忍,但對于步入現代的印度,這種傳統合法性正越來越受到挑戰。 [全文]
-
我們是否需要用西方話語向西方解釋中國?
講中國故事首先要有中國概念,中國概念要用中國詞匯描述?!懊裰?、國家、黨、政府”等詞匯的中西含義差異很大,使用同一套詞語描述很不同的事物,既攪亂了中國人,也攪亂了西方人。應該系統性重新翻譯政治和社會領域的詞匯。[全文]
-
印度為何“屢敗屢戰”?
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北側一帶,戰略地位居高臨下,中印邊界西段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并不遙遠,因此,印度也感覺到自己時刻受到威脅,畢竟他志在成為南亞大國。其實這只是印度的“被害妄想”,中國軍隊從來沒有主動越過實際控制線。[全文]
-
扎克伯格的“政變”:要“民主”,還是要監控?
沒有任何民主授權的年輕企業家收獲了無窮的信息和不可估量的權力。扎克伯格對什么將成為全球交流和新聞消費的主要手段有絕對控制權。他對其網絡中隱藏的所有信息也有絕對支配權。同時,利益驅動的算法造成了“認知混亂”,毒害公共討論,癱瘓民主政治。[全文]
-
我是世衛專家組成員,我在武漢都看到了什么
我們考慮過的最具政治敏感性的病毒起源可能性就是病毒源自實驗室泄漏。但我們得出結論,這種情況極不可能發生。我們在中國參觀了武漢病毒研究所,這是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設施,鑒于該研究所人員的健康狀況,該處設施看起來運行良好。[全文]
-
中印邊境沖突的三個不同“戰場”
在持續10個月的時間里,中方在邊境區、談判桌以及輿論場三條戰線同步開展精細化戰略博弈。當今世界任何指向國內或者國際的重大政策與行動,本質上都是同步在線上和線下兩個場域展開的,這對國家的網絡空間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文]
-
她若入閣,印第安民權斗爭將迎來新的一頁
除了槍炮硝煙中的歷史外,也有一部分北美原住民,走上了不一樣的斗爭道路。在武器、伏擊、戰斗之外,他們選擇用參與美國政治、參加競選、政治宣傳等和平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書寫了自己在投票箱前不一樣的“大小角戰役”。[全文]
-
得州停電是激進市場化的失敗,“政府監管”也沒用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也能夠把握市場的脈搏,不應該只有一種市場化,更何況市場化并非靈丹妙藥,可以百試百靈。[全文]
-
對美國來說,中國真正的威脅是什么?
美國精英階層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美國達成地緣政治目標的能力正在遭到削弱,而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行使全球霸權的邏輯產生質疑。也許,并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接納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正如東亞地區的現狀所展示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可以和平共存。[全文]
-
拜登“老人老辦法”,給了中國一年寶貴窗口期
拜登的外交事務團隊均來自奧巴馬團隊,其中有許多人在美蘇問題上投入了畢生的職業生涯。處理自己熟悉的事情總是比較容易的。因此,這些官員亦會自然而然地,將重點放在歐盟和俄羅斯上。[全文]
-
戰爭是中美競爭的失敗,那么成功的標志是什么?
華盛頓和北京面臨的問題是,它們能否在達成一致的界限內,開展高水平的戰略競爭,而這種界限能夠降低危機、沖突和戰爭的風險。理論上,這是可能的;然而,在實踐中,兩國之間的信任幾乎完全喪失,這從根本上增加了難度。[全文]
-
安倍一走,日本右翼樹倒猢猻散?
日本經濟的停滯,讓社會變成死水一潭。右翼不具有改變社會的動力,不論是厭韓厭華,還是和日本左翼、自由派論爭,右翼考慮的是回歸舊制。但越希望走回頭路,就越無策無能,后安倍時代的日本,也愈發暗淡無光。[全文]
-
別拿停電對自己的國家“定體問”
百年一遇的寒潮,讓我們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旋渦。任何天氣事件都是現有氣候的結果,別樣的氣候也會產生極端事件。當公用事業系統的設計性能達到極限時,政客們和公用事業高管就會看準時機搬出“全球變暖”話題,謀取利益。[全文]
-
一周軍評:溫和的中國是最有力量的
中國政府的力量并不是來自于民眾被煽動而產生的“虛火”,我們是一個建立在全國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基礎上的人民政府,這一點可能是外人所無法理解的,但這已經是我們的一個重要制度優勢。[全文]
-
對全世界來說,還有比這次疫情更好的人權教育嗎?
天天高喊人權和“普世價值”的那些西方國家居然沒有中國人人都懂的“人命關天”理念,居然不認同“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價值,居然不接受人的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連生命權都不尊重居然想給中國上人權課,這不是一個笑話嗎?[全文]
-
為何美元會比美利堅帝國更長壽?
當美元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之后,情況會是什么樣呢?在過去幾年里,美國貿易赤字通常占GDP的3%左右,美元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之后,各國勢必將對儲備貨幣的比例進行調整,這將導致美國每年損失3%左右的新增財富。[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美政府公布調查報告:沙特王儲批準殺害卡舒吉
· 他在美國被起訴 -
2艘部署在中東的美國軍艦暴發新冠疫情
-
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介紹脫貧攻堅成就和經驗
-
張軍大使在緬甸問題聯大非正式會議上闡述中方立場
-
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敘利亞的未來應由敘人民自主決定
-
美疾控中心:新冠肺炎變異毒株在美傳播效應開始顯現
-
譚德塞建議可暫時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
-
美國新增確診7.3萬例,死亡2180例
-
他“良心犯”身份被撕下 西媒尷尬了
-
民眾不愿打,歐盟分發的600多萬劑疫苗八成原封未動
-
“中國是強大對手,能像指揮樂隊一樣指揮經濟”
-
迪拜公主致信英國警方,呼吁調查姐姐21年前綁架案
-
“戰爭機器回來了”,下令空襲的拜登打了自己臉
-
被巴菲特搭檔批“骯臟”后,美國散戶平臺立馬懟了回去
-
美國尚未決定是否參加北京冬奧會 外交部回應
-
印藥企:減少對華依賴任務艱巨,政府投的12億盧比微不足道
-
拜登在中東發動首場空襲,中方發聲
-
加拿大喊著“人權”,卻被曝對囚犯實施“酷刑”
-
美軍對敘利亞發動空襲,外交部回應
-
美反華議員叫囂終止給予中國公民10年多次入境簽證
-
-
-
菅義偉當上首相之后,工資漲了多少?
-
共和黨大會?還是特朗普“洗白”大會?
-
特朗普前私人律師:不要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
-
特朗普自稱在122度高溫下演講:拜登行嗎?
-
風太大看不清提詞器,特朗普靈機一動
-
又雙叒叕被拒!
-
彭斯:不允許民主黨讓美國人少吃肉
-
美國人如何看待“封殺”TikTok?紐約小伙提到了個成語
-
??怂姑炷铄e卡馬拉名字還嘴硬:那又怎樣?
-
國運造就企業,企業也造就國運 ——為什么Tik-tok不能出售美國業務?
-
支持者不戴口罩,特朗普這么解釋…
-
英國外交部首席官員退休,曾把首相府重要官員打到住院…
-
“圍繞TikTok交易的部分收益要交給美國財政部,這是赤裸裸的搶劫”
-
“抄襲”產品,誹謗攻擊,為了針對TikTok,Facebook都做了什么?
-
紐約抗議者遭便衣警察強塞進車
-
美國夫婦戴納粹口罩抗議:社會主義要來美國了
-
英國爆發反口罩示威:不戴口罩,不受檢測,不被追蹤
-
白宮和專家信息矛盾時該信誰?福奇:信我
-
“承認耶穌是黑人,否則我會殺了所有人”
-
白宮外,要建“黑宮自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