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在敲打懂王,是誰在背后數錢
如今,移民問題、身份政治、氣候變化等等議題,都是一點就炸的火藥桶。我私下跟外國朋友聊到這種畸形的社會狀態,他們都顯得非常沮喪,然而在這一切亂象的背后,有人一邊推波助瀾一邊笑著數錢,默多克就是這樣典型。[全文]
-
對不起BBC,我還是更“喜歡”《紐約時報》
最好的文字能給人無窮想象,而最好的制度則有一種萬物歸宗的魔力,不管對手在場面上看起來怎么占優勢,最后的、長期的、唯一的勝利者其實早已注定——啊漂亮!既然已在道路理論和制度上立于不敗之地,怪不得《紐約時報》不怎么需要陰間濾鏡的buff加成。[全文]
-
中國媒體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這句話會從自己嘴里說出來
最后,我想對美國的“小紅帽”們說句話,中國的媒體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這句話居然能從自己嘴里說出來:“沒有暴徒只有暴政”,在這個冬天,你們不畏嚴寒,聚集在腐敗的權力中心,為了熱血和理想奮斗不止,加油![全文]
-
在洋大人眼里,我們都是N開頭的那個詞
很多時候,美國罵我們民族主義,然后我們自己很多人對民族主義缺乏認識,一聽指責就慌了,仿佛這是件丟人的事情。其實大可不必。[全文]
-
“睡王討懂”之后,美國極右翼會內亂勤王嗎?
美國現在的危險在于,民間組織遍地開花,但政府在內耗中湮滅,就好像自由女神全身上下抓滿了強壯的觸手,但它們統統沒有連接大腦,只要簡單神經刺激它們就開始纏絞,給政治秩序造成巨大的危險。[全文]
-
洋媒吐氣:西方媒體為什么一邊罵中國,一邊說愛中國?
有時我納悶,作為西方國家第四權的嚴肅媒體,怎么成了我這個肥宅的快樂源泉?我們可以批評它們話語霸權、雙重標準等等,進而產生戒備心理。但很多外媒記者對此覺得好委屈,自己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是因為對這片土地、人民、文化充滿興趣,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伤麄儛鄣木烤故鞘裁茨??[全文]
-
美國政壇怎樣淪為“祖安大區”?
美國政壇還是那個政壇,但審美發生了變化。那些明明受過高等教育的政客卻要講粗話來顯示自己和底層群眾打成一片,可這無異于飲鴆止渴。罵臟話往往是弱勢的表現,越弱勢就越臟。只拿粗豪當保護色,最終只會讓人“累覺不愛”。[全文]
-
特朗普,原來你支持“網絡主權”啊
面對摘掉面具露出獠牙的美國政府,中國年輕一代與其驚訝于特朗普巧取豪奪、吃相難看,對中國企業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如思考TikTok事件對下一個時代的啟示:生長在全球化時代,以經濟為中心,視政治為束縛,信奉市場規律,習慣在商言商,把和平發展看作理所當然的我們,要問問世界是不是已經變了?[全文]
-
為什么應該捍衛美國人當跪族的自由
隨著反種族歧視運動席卷西方,跪還是不跪,成了個很大的問題。作為旁觀者,我們要如何理解美國“跪不是跪求而是抗爭”的腦回路;要如何看待特朗普與“滅國去史”勢力的堅決斗爭?被認為站在美國價值觀對立面的特朗普,真的是納粹桂冠法學家轉世嗎?[全文]
-
走近操縱美國政治秀的傀儡大師
上回節目聊了美國史上最差國務卿蓬佩奧,這不是說個人才干一代不如一代(這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私權力全面腐化和壟斷了公共事務,成為包養政府的sugar daddy,導致整個政治體制的墮落。本期 #洋媒吐氣# 從科赫家族商業帝國對美國政治的腐蝕出發,聊聊這種系統性墮落的根源。[全文]
-
美國的匪氣外交來啦,我好怕怕~
領導反復無常,下屬有樣學樣,政府集體耍流氓,這正是疫情下美國瘋狂攻擊中國的真實寫照。蓬佩奧作為美國國務卿,帶著匪幫外交的swag,使出渾身解數對中國大放厥詞,其言論之荒謬已非人類常理所能揣度。堂堂一個超級大國的重量級官員何以墮落至此?[全文]
-
老科學家特朗普和老牌科學強國美利堅
許多美國人責怪特朗普殺死了民主,其實科學也被他捅了無數刀。國家領導人為何帶頭造謠?磚家動動嘴,專家跑斷腿,美國作為老牌科學強國,何以讓偽科學大行其道,人民科學素質為何如此堪憂?[全文]
-
究竟誰會相信令人智熄的反華宣傳?
班農在不給特朗普當軍師之后,搞了個音頻節目叫“戰情室”。你看他請什么人就知道會講什么話,有陰謀論者,有不得志的軍官,有香港謠媒記者,有美國著名“水軍”統領,有邪教信徒,有多惡臭可想而知。[全文]
-
事實至上or政治掛帥?外媒的騷操作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和意大利同樣的抗疫措施,引來《紐約時報》一贊一踩,人們紛紛對百年大報的“馳名雙標”有了新的認識。其實西方許多媒體的政治覺悟特別高,為了維護體制不惜扭曲事實來適配自己的價值觀,雙重標準只能說是基操勿6。[全文]
-
洋媒吐氣:罵中國到底算不算言論自由?
“病夫門事件”之后,我國吊銷了肇事媒體《華爾街日報》三名記者證件,可美國似乎沒有消停的意思,不但公然為該報撐腰還限時我駐美媒體裁減編制。美國拿來說事的理由不外乎是保護言論自由,那么罵中國到底算不算言論自由呢?[全文]
-
華爾街日報掏出言論自由,為啥還是挨了板子?
大家多多少少已經習慣了中美關系近年來經歷的顛簸,那些聽著刺耳的詞語諸如“沖突”“角力”“對峙”“敵手”,如今令人內心毫無波瀾。如果你長期關注外媒,甚至可能以一種鑒賞諷刺作品的幽默心態來看待它們對中國的漫畫式抹黑。但好笑歸好笑,屁股該打還是要打的。[全文]